
“叛逆”的背后,是一顆想要自由的心
小林,上學以來學習成績非常優(yōu)秀,母親對其學習要求的很嚴。近一年來,小林的父母工作很忙無暇顧及小林的學習,使他的學習成績出現(xiàn)了下降,并出現(xiàn)厭學情緒,在此期間認識了一些不愛讀書的朋友。父母知道后對小林一起玩的朋友一一進行了家訪,之后不讓小林和那些朋友來往,并將小林寄宿在封閉式管理的學校。小林在這學期上了一個月,不愿進學校讀書,向父母撒謊要錢,和朋友在外面玩晚上很晚回家,如果父母不允許,便住在朋友家中不回家。

小林很委屈地向治療師訴說:媽媽對我要求太嚴格,期望太高,我很有壓力。他們對我和我的朋友都不夠了解,不知道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。我很累,想要自由。
在聽完小林的陳述之后,感受到小林內(nèi)心的苦悶,進一步了解到關于小林的成長史和小林父母對他的管教方式。找來父母一起到治療室,讓小林將不能接受的父母管理方式和內(nèi)心的感受告訴父母,父母向小林講述這樣做的目的,以獲得小林的理解。小林知道自己說謊,不回家這些行為是不對的,但是父母要給自己自由空間和信任,小林會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,并與父母友好相處。
咨詢后預約了下次治療的時間,二個月后父母改變與孩子相處的方式,給予孩子信任及自由,保持與孩子的溝通,小林繼續(xù)自己的學業(yè),并合理的安排了學習和交往的時間。
現(xiàn)在在讀書。
從小林的個案中可以看到目前我們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(tài),對現(xiàn)在的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,希望孩子能夠?qū)崿F(xiàn)自己曾經(jīng)未能完成的理想,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壓力,進而失去學習的主動性。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,隨著獨立意識的增強,更多的是渴望自由與理解。當此時的青少年被父母管束時便出現(xiàn)了我們所謂的:“叛逆”。所以建議我們的家長們根據(jù)孩子的性格特征以及特長愛好,因勢利導,給予自由發(fā)展空間,培養(yǎng)高情商的人才。